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香港電影演義 > 第12部分

第12部分(第1/5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後室:新世界在現實與遊戲中,尋回塵封的記憶網遊:我有一箭可破萬物我的領民美女多魔獸之光明聖女全民領主:開局抽到暗夜精靈全民末世遊戲,我開局無限增幅第四天災【救贖傭兵團】網遊:你管這叫卡牌師?魔獸:狼人傳葉凝薄寒年喬若星顧景琰瓦:壞了,我成切割怪了!全民領主:從小木屋到道域之主劍仙被遺忘,我轉職劍仙震驚全球海彤戰胤許雨晴沐長風江果果顧寒煜霍先生乖乖寵我喬蕎商陸

氣氛罷了。這與之前香港的殭屍電影只顧胡亂抄襲和盲目嫁接,卻從不理會西方吸血鬼與殭屍原來有本質不同的做法大相徑庭,可稱得上香港殭屍片向國際化靠攏的一次大膽嘗試。

五、殭屍片的絕境與變種

儘管1990年香港殭屍電影的創作呈現出多元化格局,有的甚至完全放棄了本土茅山術的傳統套路,但總的來講,反映並不如人意。太多的粗製濫造使得觀眾對這類題材已經開始厭倦漠然,再加上王晶的賭片和稍後徐克的武俠片開始大行其道,電影片商聞風而動,都改拍賭片和武俠片去了,一時間當年極受歡迎的殭屍題材竟鮮有人再敢涉及。

而事實上,此時殭屍電影確實已積重難返,可憐只剩下林正英獨撐大局,雖然又拍出如《非洲和尚》這等集茅山法術、異域風俗、喜劇名片《上帝也瘋狂》的非洲土著,以及善良的殭屍祖宗大戰非洲巨人等諸多精彩橋段的創意之作,但最終無力迴天。因此,這之後的作品無論是迴歸本土茅山殭屍片的《殭屍至尊》、《新殭屍先生》、《音樂殭屍》、《湘西屍王》,還是如《一咬OK》一樣完全效仿西方吸血鬼電影的《一屋哨牙鬼》都不可避免的接連票房敗北……待到1993年,港臺跟風武俠片的熱潮風起雲湧之時,香港的殭屍片卻徹底陷入絕境。 。 想看書來

“殭屍大時代”……香港殭屍電影漫談(5)

不過,俗語有云:百足之蟲,死而不僵。20世紀90年代中期,殭屍題材雖然在香港大銀幕上幾近絕跡,卻在電視熒屏上繼續“苟延殘喘”,而這依然要歸功於“殭屍道長”林正英的不離不棄。1995年至1997年,他與亞視合作拍攝的《殭屍道長》系列劇集,收視率非常理想,令他看到了體現本土民俗趣味的茅山殭屍片還是大有市場的。誰知就在林正英欲再接再厲、準備接拍《殭屍道長》第三部時,卻因肝癌於1997年病逝。這位平時素來低調的“老實人”(蔡瀾語)的死訊一公佈,香港電影界皆驚,痛惜之餘,不免哀嘆香港自《殭屍先生》以來創立的只用土法特技及功夫雜技便可營造驚人視覺效果且具有黑色喜劇風格的茅山殭屍片,在林正英仙逝後恐怕真的要失傳了。

事實似乎正是如此,且看90年代末期至新世紀之初,香港銀幕上倒是又出現了類似殭屍電影的《生化壽屍》(葉偉信導演)和《生化特警之喪屍任務》(鄭偉文導演)等片,不過它們的主幹情節模仿的皆是西方電子遊戲《生化危機》,至於什麼生化壽屍、喪屍也都是舶來品,主要是靠病毒感染,面目猙獰兇殘嚇人或可與中國本土殭屍有一拼,但嚴格來說,其實與本土傳統殭屍片根本無甚關聯。而在電視熒屏上,亞視在林正英死後,放棄製作傳統民俗的《殭屍道長》,轉而拍攝完全借鑑西方吸血殭屍家族體系的現代靈異劇《我和殭屍有個約會》,劇情則是中西合璧,主題較之以前完全娛樂性的殭屍片更有深意,講愛與拯救,再加上製作精良,表演出色,結果大受歡迎,連亞視的死對頭、無線電視臺的老闆邵逸夫都大度地誇《我和殭屍有個約會》拍得好看呢。但儘管如此,該劇拍到第二部便開始收視下滑,並且這股“西風東漸”的殭屍題材也並未因此延伸到大銀幕上來。

六、重整殭屍待重生

說到近年的香港殭屍電影,倒有兩部問世,一部是2001年梁鴻華導演的《趕屍先生》,另一部是徐克監製、錢升偉導演的《殭屍大時代》。這兩部電影皆可稱得上回歸傳統的茅山殭屍片。《趕屍先生》完全取材自湘西趕屍的傳說,集巫術、茅山、下蠱等民俗怪談於一身,連男女角色的服飾都取自湘西少數民族,追根溯源到如此境地,在港片中固然少見,但對觀眾而言,卻也未覺有多新鮮。至於徐克的《殭屍大時代》,表面看來,清末背景、師徒鬥趣、深宅鬥法、屍變、師徒合力鬥殭屍等

目錄
家有統帥,深井冰不配12時光之城(出版完結)瀟然夢2斷髮仙遊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