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香港電影演義 > 第8部分

第8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後室:新世界在現實與遊戲中,尋回塵封的記憶網遊:我有一箭可破萬物我的領民美女多魔獸之光明聖女全民領主:開局抽到暗夜精靈全民末世遊戲,我開局無限增幅第四天災【救贖傭兵團】網遊:你管這叫卡牌師?魔獸:狼人傳葉凝薄寒年喬若星顧景琰瓦:壞了,我成切割怪了!全民領主:從小木屋到道域之主劍仙被遺忘,我轉職劍仙震驚全球海彤戰胤許雨晴沐長風江果果顧寒煜霍先生乖乖寵我喬蕎商陸

作粗糙的“七日鮮”,難登大雅之堂。至60年代後期,邵氏發起“武俠新紀元”運動,雖然被長鳳新的《雲海玉弓緣》搶了頭功,但胡金銓的《大醉俠》、張徹的《獨臂刀》後來居上,不僅大幅提升武俠片的藝術及製作水準,更成為賣座保證。隨後胡金銓赴臺灣執導《龍門客棧》,票房大賣,正式掀起港臺爭拍武俠電影的熱潮。

張徹電影素以陽剛慘烈著稱,直至70年代傅聲出現,其功夫片才有幽默元素。至於古裝武俠,要到1977年才拍出一部喜劇風格的《江湖漢子》。反而胡金銓與李翰祥同受北方曲藝薰陶,早在《大醉俠》中,嶽華就已詼諧有趣,《龍門客棧》中的石雋也是好開玩笑,最典型是最後群俠鬥曹閹被削去下身袍襟,還來句“差點和你一樣嘍”的戲言。不過,60年代的新派武俠片,放眼望去盡是激烈悲情的打戲正劇,主題脫不開國仇家恨師門恩怨,如“大醉俠”這種用來調劑氣氛的插科打諢角色都鳳毛麟角……正因如此,王天林的《神經刀》以反諷武俠姿態橫空出世,才顯得創意非凡。

王天林本來是拍武俠片出道,早過張徹胡金銓十幾年,但60年代成為國泰對撼邵氏的主力導演之後,便很少再碰這一型別。1969年,國泰電影已是日薄西山,攝製成本及條件多簡陋寒酸,王天林卻於逆境拍出武俠反諷喜劇《神經刀》,足以成為當時熱門話題。

不得不承認,王天林王晶是最有娛樂精神和商業計算的父子兵,《神經刀》堪稱最早將笑料加進武打場面的影片,如盲俠、獨臂刀諸多武林高手及《龍門客棧》中的圍轉陣法都被男主角田青用各種搞笑的“旁門左道”(甚至包括*計、屎尿屁)打敗。影片最後借一白髮高人之口預言“俠客的刀劍將被夷人的槍炮打敗”,完成了對武俠片的全面反諷。

《神經刀》上映不久,王天林離開國泰,而隨後數年,港片票房紀錄也相繼被王羽(《龍虎鬥》)、李小龍的拳腳功夫片打破,武俠片的第一次“新世紀”逐漸沒落。

二、自我顛覆·《貓頭鷹》(1981)

1976年,楚原以一部《流星蝴蝶劍》重掀武俠電影風暴。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港臺生產的古裝武俠片產量直逼民國功夫片,其中尤以改編自古龍小說的武俠電影最受歡迎,光楚原就拍了近20部,風頭一時無兩,以至王羽專門拍了一部《獨臂拳王勇戰楚門九子》,將楚原執導的古龍武俠電影的經典角色全部殺光(包括孟星魂、燕十三、楚留香、小李飛刀)作為噱頭賺取眼球。當時,港臺武俠及功夫片產量雖豐,但多是跟風氾濫的劣作,表面固然風光依舊,實則危機重重,成龍就曾拍《一招半式闖江湖》諷刺功夫片的舊橋俗套,香港電影新浪潮則以徐克的《蝶變》、譚家明的《名劍》為代表,打造全新的武俠片概念。但說到開啟武俠無厘頭喜劇的先河,則屬爾冬升編劇、姜大衛、曾志偉聯合導演的《貓頭鷹》。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神經刀》與《貓頭鷹》:追武俠喜劇之影(2)

《貓頭鷹》的故事為爾冬升構思,當年他憑藉楚原的《三少爺的劍》一炮而紅,成為古龍武俠電影的代言影星之一,幾年下來,《多情劍客無情劍》、《魔劍俠情》、《白玉老虎》拍到自己都煩惡不止,遂有意自我顛覆,以他主演的《蝙蝠傳奇》和楚原的另一部古龍武俠《幽靈山莊》為藍本,改“蝙蝠公子”為“貓公子”,最終寫成了這部通篇惡搞楚原古龍武俠的《貓頭鷹》。

有影迷可能好奇,《貓頭鷹》究竟怎樣無厘頭?其實只要擷取戲中小李飛刀的一段臺詞就可管中窺豹:“你也聽說過,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古龍楚原把我搞得又吃毒藥,又吃解藥,又中毒,又解毒,你以為我是鐵打的呀?還給我安排連場決鬥,如果我打得不好,又怕觀眾噓,那怎麼能不受傷呢?”

目錄
家有統帥,深井冰不配12時光之城(出版完結)瀟然夢2斷髮仙遊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