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香港電影演義 > 第18部分

第18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後室:新世界在現實與遊戲中,尋回塵封的記憶網遊:我有一箭可破萬物我的領民美女多魔獸之光明聖女全民領主:開局抽到暗夜精靈全民末世遊戲,我開局無限增幅第四天災【救贖傭兵團】網遊:你管這叫卡牌師?魔獸:狼人傳葉凝薄寒年喬若星顧景琰瓦:壞了,我成切割怪了!全民領主:從小木屋到道域之主劍仙被遺忘,我轉職劍仙震驚全球海彤戰胤許雨晴沐長風江果果顧寒煜霍先生乖乖寵我喬蕎商陸

魄卻是毫無疑問。不過,後人回憶這段歷史,焦點都集中到邵逸夫身上。其實邵仁枚起到的作用亦不容忽視,他不僅坐鎮新加坡,為六弟提供雄厚資金支援,還親自到香港瞭解邵氏影城進展狀況。邵氏電影由“父子公司”改為“兄弟公司”後,邵仁枚更與邵逸夫共同掌管電影製作,《獨臂刀》、《金燕子》、《大軍閥》等邵氏佳片便皆由“三老闆”親自監製。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百年孤獨:邵逸夫影壇得失奇錄(2)

邵仁枚為人老成持重,與雷厲風行的六弟互為補充。據說70年代初“叛將”李翰祥請求重返邵氏,邵逸夫本欲拒絕,若非三哥勸說“咱們爭財不爭氣”,李大導演恐怕就很難“風雲再起”了。邵仁枚口才亦出眾,當年邵氏常請日本導演來港拍片,名為引進外援,實則偷師學藝。有次新聞釋出會,記者據此發問,三老闆毫不為難,張口一句“好萊塢也用歐洲導演”就給打發,令一起出席的張徹導演大為佩服。

與邵逸夫60歲之後猶能日理萬機的勤奮相比,邵仁枚則樂意放權給兄弟子侄,自己樂得享受奢華生活。當然,富貴不忘善舉,邵仁枚還於1957年成立邵氏基金會,常年捐錢賑災敬老恤貧,並因此獲得馬來西亞最高元首賜頒的“拿督”勳銜。邵仁枚的善長作風對邵逸夫影響頗大,80年代後,邵逸夫將“善舉”由新馬港臺擴大到內地,數十億元的慈善捐贈,不知有多少人受惠。可惜,如今諸般善名榮耀只歸邵逸夫一人獨享,“最佳拍檔”三哥邵仁枚已於1985年逝世,壽85歲。

失:兄弟反目

直至今日,邵氏旗下的TVB每年的重頭劇集都少不了“大家族”題材,其實邵氏家族本身的恩怨情仇比電視劇還要精彩,否則王晶也不會拍影射邵逸夫的電視劇《影城大亨》。譬如邵邨人被兩位弟弟“杯酒釋兵權”,“邵氏父子”與“邵氏兄弟”分道揚鑣的跌宕故事就頗具通俗劇的傳奇性。

話說邵氏新加坡最強大對手國泰在香港創辦的“電懋”短短几年內拍出不少叫好叫座的佳作,打得邵仁枚邵逸夫兄弟焦頭爛額,只好苦思良策,多次督促邵氏在香港負責製片的二哥奮起直追,可惜效果一直甚微。被逼無奈,新加坡的邵氏兄弟決定用“釜底抽薪”之計,奪下二哥的製片權。只是,儘管大家都是兄弟,但涉及權力交替,還是怕傷了和氣。商量再三,老六和老三決定出錢給老二辦一個“六十大壽”,在這個隆重豪華親切和諧的場合下,提出:“二哥勞苦功高,如今年事已高,還是退休享福最好。”

本來二老闆也不是省油的燈,但問題是這兩位弟弟控制著製片資金和發行地區,若然翻臉,自己空有製片權又有何用?想到此處,也只有半推半就,讓出製片大權。之後,邵逸夫來港開始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邵邨人卻將舊邵氏片場賣掉,在彌敦道投資興建邵氏商業大廈,同時收購改造的新華戲院亦不放映邵氏電影,反而只做西片首輪公映。1961年,邵邨人執意退出邵氏兄弟公司,邵仁枚專門來港調停,可惜無力迴天,邵氏家族企業遂一分為二(此事影響甚大,後來李翰祥叛逃邵氏,王新甫等自認“邵氏父子”的“保皇黨”,覺得不受“邵氏兄弟”待見,竟毅然隨李離開)。

邵邨人有子三人,長子維銳謹小慎微,老三維鎮*豪奢,唯有老二維瑛精明強幹,深得邵逸夫賞識。正因如此,儘管邵邨人全家退出“邵氏兄弟”公司,邵維瑛卻被六叔盛情挽留,依然坐著總經理的位置。邵維瑛本人極富魄力,原本就認同六叔的大刀闊斧改革,是以工作十分積極,為清水灣片場的建造立下汗馬功勞。

按說在邵逸夫的子侄當中,唯維瑛熱愛電影且才華出眾,本是邵氏電影事業接班人的不二人選,無奈邵邨人夫婦分家之後便存“門戶之見”,不願兒子“給別人打工”,勒令邵維瑛退出“邵氏

目錄
家有統帥,深井冰不配12時光之城(出版完結)瀟然夢2斷髮仙遊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