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香港電影演義 > 第6部分

第6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後室:新世界在現實與遊戲中,尋回塵封的記憶網遊:我有一箭可破萬物我的領民美女多魔獸之光明聖女全民領主:開局抽到暗夜精靈全民末世遊戲,我開局無限增幅第四天災【救贖傭兵團】網遊:你管這叫卡牌師?魔獸:狼人傳葉凝薄寒年喬若星顧景琰瓦:壞了,我成切割怪了!全民領主:從小木屋到道域之主劍仙被遺忘,我轉職劍仙震驚全球海彤戰胤許雨晴沐長風江果果顧寒煜霍先生乖乖寵我喬蕎商陸

不過,在歷來商業掛帥的香港影界,“中聯”大搞集體主義、平均分配的理想化做法顯然並不能持久,公司成立沒過幾年,即有一批股東忍挨不住,轉投其他電影公司。另外,由於“中聯”旗下的“新聯”是左派公司,亦令“中聯”蒙受巨大的政治及經濟壓力,公司執行舉步維艱。直至1967年,“中聯”又受內地*衝擊,最終與“長鳳新”幾乎同時停止電影製作。

回頭再說“中聯”成立之前,香港拍粵語片的電影公司以“天一香港分廠”最有名氣。而當時本來駐紮上海的“天一”總部卻早已轉移到南洋,成立了主要經營戲院及影片發行業務的“邵氏兄弟娛樂機構”。“天一香港分廠”則由該機構的二哥邵邨人及幾個兒子掌控,改名為“邵氏(父子)電影公司”。

50年代,由於國語片在南洋華人地區大受歡迎,邵氏公司亦放棄製作粵語片,轉而拍攝國語電影。只可惜,邵邨人父子始終未將主要精力放在製片業務方面,反而將購買組建戲院作為發展焦點。如此一來,面對當時剛剛成立即氣勢如虹的電懋,邵氏在國語片的市場競爭中難免居於下風。……為扭轉局面,遠在南洋經營戲院的老六邵逸夫親自返港,收回委託“邵氏父子”的製片權,於1957年改組為“邵氏(兄弟)電影公司”,起用鄒文懷、李翰祥、何冠昌等一班良將,視電懋為競爭對手,專注電影製作,自此掀起長達十年的銀海爭霸。

黃梅調古裝片是邵氏對撼電懋的重型武器。1957年的亞洲影展,電懋雖以《四千金》奪得最佳影片,邵氏的黃梅調《貂蟬》卻搶走最佳導演獎(李翰祥)。翌年,邵氏捲土重來,憑藉《江山美人》勇奪最佳影片。同時這兩部“黃梅調”亦贏得可觀票房收入,令邵氏名利雙收。

1960年,邵氏出品了香港第一部彩色寬銀幕電影、林黛主演的現代歌舞片《千嬌百媚》。由於該片創下當年最高票房紀錄,是以導致邵氏又改拍大型歌舞片。面對敵手強大攻勢,電懋決定籌拍大型古裝片《武則天》、《楊貴妃》以作抗衡,孰料邵逸夫得悉後,立即命李翰祥帶隊赴日本搶先開鏡,以最快速度趕拍出黃梅調古裝片《武則天》、《楊貴妃》及《王昭君》,令電懋不得不放棄拍攝計劃。到得1963年,電懋邀得名導演嚴俊開拍黃梅調片《梁山伯與祝英臺》,本來已開鏡在先,卻依然被李翰祥僅用半月時間製作的“梁祝”搶在前頭公映,並且受到臺灣及東南亞華人地區的空前歡迎,而古裝“黃梅調”亦自此正式掀起熱潮。

接連鬧了數次“雙胞胎”案後,處於下風的電懋備感壓力,為了打擊邵氏,電懋老闆陸運濤鼓動邵氏的支柱導演李翰祥自立門戶,並願意為他提供資金支援。李翰祥正有此意,於是登高一呼,遠走臺灣自組國聯影業,幾乎帶走邵氏半數精英。所幸邵逸夫臨危不亂、一番得力措施下來,加之“電懋”由於老闆陸運濤飛機失事身亡從此一蹶不振(亦對李翰祥臺灣公司的業務造成嚴重影響),竟令“邵氏影業”不退反進,凌駕電懋之上,成為香港影壇的龍頭。

待至60年代中期,“黃梅調”影片盛極而衰,邵氏雖然再次借賣座鼎盛的內地山歌片《劉三姐》東風,開拍港式山歌片《山歌戀》等,但終究不能再掀起熱潮。面對這一情況,邵逸夫審時度勢,借鑑當時的美國西部牛仔片和日本武士片,又結合中國傳統俠義精神及武術、戲曲、舞蹈等動作形式,起用當時尚屬新銳的胡金銓、張徹分別拍出開創港臺武俠片新紀元的《大醉俠》和《獨臂刀》。這兩部影片導演技法嫻熟精巧、影像風格奔放浪漫,一洗以前武俠電影簡單草率之頹風,不僅在當時受到觀眾廣泛熱烈的歡迎,又令得其後數十年武俠功夫片風潮愈演愈烈,最終發展完善為香港向世界電影貢獻的獨特型別。而邵氏亦憑藉大收旺場的武俠功夫片獨步香江,邵逸夫的“電影王國”更自

目錄
家有統帥,深井冰不配12時光之城(出版完結)瀟然夢2斷髮仙遊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