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新畫皮 > 第1部分

第1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後室:新世界在現實與遊戲中,尋回塵封的記憶網遊:我有一箭可破萬物我的領民美女多魔獸之光明聖女全民領主:開局抽到暗夜精靈全民末世遊戲,我開局無限增幅第四天災【救贖傭兵團】網遊:你管這叫卡牌師?魔獸:狼人傳葉凝薄寒年喬若星顧景琰瓦:壞了,我成切割怪了!全民領主:從小木屋到道域之主劍仙被遺忘,我轉職劍仙震驚全球海彤戰胤許雨晴沐長風江果果顧寒煜霍先生乖乖寵我喬蕎商陸

第1節:序

神仙和鬼,都是人的創造物。從理論上說,神仙就是特異的人,可以騰雲駕霧,可以長生不死。但成仙的門檻比較高,一個人要想成為神仙,需要積德行善,需要苦心修煉,或者有某位神仙提攜,或者有幸吃到仙丹仙食。自古以來,許多人都把成為神仙當作人生的終極目標,就算成不了,最低限度也要比正常人多活幾十年、幾百年,所以他們終生修煉,或者遍訪名山,希望能有一次奇遇。

成仙長壽也是一些皇帝的心願。皇帝什麼都不缺少,只缺少修煉的耐心,要走成仙的捷徑,於是四處訪求,訪到一些“真”假神仙術士,為他煉製丹藥。丹藥吃下去,結果是急性或者慢性中毒,死得反而更快更早,沒聽說哪個皇帝真的成了神仙。

相對而言,人變鬼就容易得多,每個人死後,無論貴賤貧富,都會成鬼。在民間傳說和文人小說裡,一些不安分的靈魂,因為不滅的愛怨,貪戀著人世,常常闖進某些人的生活,或者幻化為豔麗的女子,或者幻化為多情男兒,與世人相愛戀,甚至能生出後代來。

看一看漢字,就明白鬼從何來。“魂”與“魄”,都以“鬼”為偏旁,這兩樣東西像人體內的經絡一樣,沒有實體卻真實地存在。世界上最高明的解剖學家也找不出魂、魄在身體中的具體位置,但是,沒有了魂和魄,一個人就算活著,也是行屍走肉。

而魂魄離開了人體,依然可以在空中游蕩,遇到合適的機會,顯形出來,像武大郎或者哈姆雷特的父親,在活人面前顯靈,與人對話,這就是鬼。所以說,鬼是魂魄的形體,是人體的衍生物,是生命的另一極。

神和鬼的後面,其實隱藏著靈魂不死的信念。一個人如果絕對地不信神不信鬼,就要相信人死之後一片漆黑,甚至連漆黑也看不到,對一切都沒有感知。這樣的信念,其實對活著的人很殘酷,完全接受它需要勇氣,也需要一種達觀的人生態度。

不管是真是假,是有是無,從人道的角度講,我們真的需要神鬼。有了它們,我們對大限之後還可以做一點想像,寄託一點希望,對現世的生活也會更認真更負責。

明白了這樣的道理,再去讀《聊齋》,再去講聊齋式的故事,更能體會其中的趣味。

在《聊齋》的自序中,蒲松齡寫道:“披蘿帶荔,三閭氏感而為騷;牛鬼蛇神,長爪郎吟而成癖……才非幹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聞則命筆,遂以成編。”

短短一段話,勾畫出中國文學摹寫鬼神的悠長傳統,也坦承《聊齋》對先賢作品的學習和繼承。

做為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聊齋》中的許多故事堪稱經典。經典本身自然包含著某種純正性,像是空間的一個原點,可以向著各個方向畫出一條放射線,無限延展,演繹出不同的悲喜故事。

另一方面,《聊齋》中的篇章故事彼此獨立,也沒有複雜的結構框架,給改造者留下許多便利和發揮的空間,可以在原作基礎上不斷進行新的嘗試。

這樣的改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所以大家從原點出發,從《聊齋》當中選擇故事,新增上各人的經驗和時代的審美趣味,藉助最新的技術手段,一次一次把《聊齋》搬上銀幕、熒屏,帶給觀眾全新的體驗。

相對而言,文字上的改造成本低廉,只要投入足夠的時間與情感,就可一試。惟一的風險是貽笑大方,即碰到“丟臉”這兩個字。好在《聊齋》不是《紅樓夢》,我們可以扯出一塊叫做“白話”的遮羞布來。於是,膽子自然也就大了起來。

本書是把《聊齋》中適合自己口味的篇什挑選出來,換一個角度、換一種方式重新敘述,鋪展另外一種可能性。書中沒有帝王將相,沒有神佛仙道,只有普通的人,善良的鬼,可親的生靈。

目錄
家有統帥,深井冰不配12時光之城(出版完結)瀟然夢2斷髮仙遊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