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武俠修真 > 上善經 > 第一章 密林

第一章 密林(第1/3 頁)

目錄
最新武俠修真小說: 師刀武俠:從落魄侯府世子到絕世武帝大周門閥絕世俠女符界之主無敵錦衣衛!透視,破案,平天下阿保進京當太監從煉天鼎開始長生我靠表情包殺成一字並肩王!武林風雲崛起之路劍指京城,世子他權勢滔天!劍之遙蓮花樓:十年生死不思量綜武:魏武遺風,夫人的香裙青鋒傳皇天無極經伏妖誅邪錄武俠遺憾大彌補我在綜武召喚第四天災當射鵰眾人觀影神鵰故事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這一年是宋孝宗隆興元年,距靖康之恥、北宋之亡已過去三十餘年。高宗皇帝趙構偏安一隅,定行在於杭州,改稱臨安,那是取“臨時安家”之意。終高宗一朝,宋廷不思進取,雖外有岳飛、韓世忠等中興名將,但內有奸相當道,搞得官場烏煙瘴氣,互相嫉恨排擠,終於不得不向金國乞和,連年納貢稱臣。

高宗坐了三十六年皇帝之後,深感倦勤,於是傳位給養子趙眘,是為宋孝宗。孝宗為人頗有其祖趙匡胤之風,終日積極進取,一心想要恢復大宋江山,將女真人趕回北方。他甫一繼位,便下詔為岳飛昭雪平反。一年後更是勵精圖治,任命老帥張浚主持北伐,力圖興復漢室天下。

大軍集結,迅速過江渡淮。其時正當五月鳴蜩,淮南一帶本來桃紅柳綠,夏風習習,但兵戰將臨,空氣中自不免有簌簌之感。一個三十來歲的灰衫大漢,腳踩快靴,邁著大步,正沿著大道趕路。他雖走的飛快,心中卻在默默盤算:“聽送信的說,叢大人近來面紅目赤,咽喉腫痛,不能說話,又兼口角糜爛,身生癤瘡,這是內傷勞損所致。如用藥得當,用心調養,當無大礙。”

這大漢姓厲名知秋,乃是武夷山桃源觀觀主餘仙的頂門大弟子。餘仙自號杏林先生,武功即強,醫術又高,平日裡時常救死扶傷,在江湖中頗有威望,被稱為“再世仲景”。厲知秋久隨恩師,早已盡得其真傳,近年來餘仙年歲漸大,在江湖中走動的少了,厲知秋便肩負起桃源觀出診之責。雖然往來奔波十分辛苦,但這些年走遍山川大河,多有遊歷,倒也能自得其樂。

這年端午,臨安鉅富沈一銘身染瘧疾,久治不愈,聞知“再世仲景”的大名,便派人前往桃源觀重金請診。餘仙雖然出家為道身在化外,卻常對弟子門人言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佛家講經佈道尚要收金索銀,我們行醫就診,也須按規收取診費。錢財好比流水,取之有道,用之有法,方顯英雄本色。桃源觀只有香火更旺,咱們才能救世濟民,為窮苦百姓瞧病時才能更有底氣。”是以每每有富商巨賈求診,餘仙均是來者不拒。這沈一銘是江南一帶有名的綢緞鉅商,餘仙接到請診,忙令大弟子厲知秋前往臨安。

沈一銘病症雖重,但厲知秋學醫十餘年,天賦既高,人又勤奮,任何疑難雜症在他眼裡不過小病小恙。他略施妙手,便即藥到病除,又在臨安小住數日,沈一銘慢慢痊癒,口中不住稱謝,除了診費,另奉上重金酬謝,自不在話下。

厲知秋久去臨安,別了沈一銘後,自要走朋訪友一番,這天來到好友御醫林仕中家中。寒暄過後,見林仕中唉聲嘆氣,顏色不樂,厲知秋忙問緣由,原來廬州太守叢宏大突然患病不起,北伐在即,廬州乃宋金戰略要衝,地位非同小可。叢宏大求醫無數,病情卻愈加嚴重,不得不將症由寫在信中,派人送到臨安求助御醫。御醫不能輕易離開京城,只得根據描述回信祛病之法,但行醫講究望聞問切,不能當面診斷,如何對症下藥?因此林仕中頗為犯難。厲知秋聞知後哈哈大笑,心想解了廬州太守的病症,便算是助北伐一臂之力,那也是為國為民的大事。當下義不容辭的接了求診,借道淮南趕往廬州。

這一日行到長江之畔,僱船過江之後,他邁著大步疾行了一陣,路徑漸窄,向左一看,但見江中水流湍急,對岸地勢險要,原來已到了天險採石磯附近。厲知秋心道:“當年太祖派大將曹彬攻取南唐,便是取道這長江天險,攻其措手不及。而兩年之前,金主完顏亮南侵我大宋,卻在這採石磯吃了大虧。可見便是天險,也懂得順應天道,偏幫那王者之師。”

正行之間,忽見東首小路上一行十餘人趕了一輛大車,疾步而過。厲知秋一瞥之下,不由得一驚。原來這十餘人有男有女,卻

目錄
青蓮之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