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人在衚衕第幾槐 > 第2部分

第2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網遊:強化999,1級就無敵!琪亞娜第三人格足球之開局躺個世界盃冠軍網遊:我用智商碾壓你隊友帶我嘎嘎亂鯊海島,全民垂釣,我獨獲史詩天賦全民穿越,異界迷霧求生後室:新世界在現實與遊戲中,尋回塵封的記憶網遊:我有一箭可破萬物我的領民美女多魔獸之光明聖女全民領主:開局抽到暗夜精靈全民末世遊戲,我開局無限增幅第四天災【救贖傭兵團】網遊:你管這叫卡牌師?魔獸:狼人傳葉凝薄寒年喬若星顧景琰瓦:壞了,我成切割怪了!

回到家裡,開啟電腦,有股野薄荷的氣息,重新整理著我的思維。

新手繭

說起當年下鄉勞動拔麥子,有的年輕人不信:就算沒有使用農業機械,至少該拿鐮刀割啊,怎麼能徒手拔呢?當年我參加下鄉搶收,就是連鐮刀也不發,大傢伙一起用手拔。拔麥子比用鐮刀割更講究技巧,不會拔的弄得手掌流血腿腳踉蹌,事倍功半。會拔的嗖嗖嗖一路突進,連根拔起帶甩土捆紮麻利脆。但不管笨也罷靈也罷,麥收歸城,手掌指根下都會磨出繭花花。那時候體力勞動絕對高尚於腦力勞動,手上無繭丟人現眼。

三十年不再參加重體力勞動,家務勞動也大都電氣化了,指根下老繭漸漸退盡。但二十年前,我右手中指左側,出現一個豌豆般的繭子,那是所謂筆耕的產物。也曾舉起那帶豌豆繭的指頭細觀過,自我表揚,也自我揶揄——“當不了特務啊!”此話怎講?原來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從蘇聯引進來一個文學品種——“反特小說”,自己年輕,好生喜歡!先是大量看翻譯過來的,後來我們國家自己也出那樣的小說,記得有部小說裡,寫一個女特務混到幹部家裡當保姆,自稱文盲,開始很得信任,但後來就被偵察員識破,因為發現她右手中指左側有個圓繭子!現在想來,那算得多麼高明的推理?當年卻為作者設定的這一細節大為歎服。手指上部的圓繭子是知識分子,特別是作家的標誌,這標誌從未必光彩,轉化為引為自豪的一種象徵。“知識分子屬於勞動人民的一部分”,這樣的話讓如今年輕人聽起來跟繞口令一樣,改革開放初期卻著實讓我這樣的“舊學校培養的學生”——這又是一個“典故”,不解釋也罷——激動得眼睛潮溼。時過境遷,不要說年輕一代往往難以理解三十來年前的某些事態,就是我自己,作為過來人,想起當年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裡舉行的詩歌朗誦會也會發愣——那時候就是“清頌”,絕無音樂伴奏,更不可能穿插歌星演唱加上伴舞,哎哎,如聆仙曲啊!記得一個詩句被朗誦者動情地銳聲喊出,譁,全場沸騰,聽的人是真正地熱血澎湃啊,我也不例外,巴掌都拍痛了!年輕人會問,那是一句什麼詩啊?告訴你吧,是這樣的一句——“政策,必須落實!”——信不信由你,真是這麼一句。這詩句也成老繭,消退得了無痕跡。

十五年前我也“換筆”,就是改用電腦寫作。開頭也沒在意,後來覺得右手中指上部有些癢癢,細看,原來是那被真筆磨出的繭子在作怪,用左手去撕,居然撕下一大塊,再後來覺得癢癢就用牙去啃,然後用拇指去揉,這麼一來二去的,天長日久,跟掌上那些拔麥子磨出的繭子一樣,竟很難再看出痕跡。

有時會在城裡工地,跟外來民工接觸,或在農村田野,與村友小聚,就發現他們的掌上,仍有厚厚的繭子。他們手上的厚繭,是社會分工的標誌,對此人們心平氣和,但他們那厚繭是否換來了足夠的尊嚴與社會保障呢?想及此,如果依然心平氣和,那就是整個心都成繭子了。

用電腦寫作,好處太多,唯一的為難處,就是偶有來要“作品手跡”的,無法滿足,實在非要,礙於情面,只得“重操舊業”,拿起真筆來劃拉,但右手中指已無鼓繭,總覺筆尖不那麼聽使喚,照著列印稿或印刷品抄寫,真有對鏡拔除白髮的滄桑之感。

前些天下樓遛彎,老伴跟我牽手,忽然甩開驚呼:“你有新繭子啦!”她指點,我細看,再摩挲,果不其然——是在右手掌底部右側,跟腕部銜接的地方,不算明顯,卻是“繭花初現”——啊,恍然大悟:是長期使用電腦滑鼠,磨出來的!

摩挲著自己掌上的新繭子,心情大暢。這些年來,堅持種四棵樹:小說樹、隨筆樹、建築評論樹、《紅樓夢》研究樹,不敢說這些樹結出的果子有多優良,但除非偶爾病倒,或短期外出旅遊,天天敲電腦,日日有收穫,自

目錄
風流特種兵開個山海神獸動物園襲龍末世狩獵人魔王至尊桃花依舊笑春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