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權謀大明,閹黨崛起 > 第225章 乾旱之困延安

第225章 乾旱之困延安(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那年,那雪,那個執戟書生!女帝寵臣?不,我乃國家柱石上海灘:民國第一軍閥我是大明瓦罐雞在名柯建立提瓦特組織星穹鐵道:遊戲角色竟是我自己成龍歷險記之魔法真諦一句心聲,讓名柯大神們都慌了咒回:cos非人類後穿進高危番路賊王人在亂世當世子,娘子卻是大劍仙最強斥候三國:我呂布一口真氣可滅萬軍穿越後,我為王朝續命百年諸天快穿:從神鵰俠侶開始四合院:60年代一廚子千羽譜:夜醫大明:朱雄的崛起與征途穿越三國之與妻行三國:和貂蟬喝酒

如此思量一番,如今帝王每隔數日便會送達一道諭旨問候於他,此情此景倒也可解。

眼看冬季將至,其餘事務暫且平穩。

他記憶無誤,今年北地正是入冬前後遭遇了天災人禍。

大量流民湧現,然而朝中卻不顧民生疾苦,致使北地爆發了一場修行界的動盪,生靈塗炭。

“如今雖非不顧,但每逢災禍降臨,難民驟增確是棘手之極。”

對於天災,人力無法阻止,唯有事先預防。

李培恩片刻未曾耽誤,徑直走向藏書閣。

提筆欲書,卻又放下。

“此舉萬萬不可,倘若告知帝王,北方即將遭受天災,豈非被視為妖言惑眾之舉?”

他該如何預知未來尚未發生之事並以此說服帝王呢?

故此理由顯然無法採用。若以諫言獻策?

“假使我提議帝王預先做好應對準備,又會有何後果?”

然而思索過後,此舉似乎亦難以奏效。

“目前尚無異象顯現,百姓生活安定,軍隊需要對付那虎視眈眈的皇太極勢力。”

正如他先前所言,壯大修為高深的軍隊乃當務之急。

帝王必然將以軍隊的丹藥與修煉資源置於首要地位。

“我涉足此事之時已然太遲,若能更早些,或許局面會有所不同。”

儘管他已經竭盡全力,賺取的靈石仍舊不足以填補各地軍需的虧空,只為百姓的生活稍許改善。

但這僅是微乎其微的進步。

“國庫空虛至極,送去的靈石根本無法維繫。”

尤其是供養修煉中計程車卒,他不久前剛向帝王進言要善待將士。

此刻又提及挪用修煉資源去撫卹北方百姓,即便帝王還未開口,他自己都覺得此舉頗為無理取鬧。

“直言不諱不成,諫言獻策亦難行,那究竟該如何是好?”

“我記得沒錯的話,今年延安府整整一年滴雨未落。”

為何此刻才想起這件事來?李培恩連連拍打腦門。

“真是荒唐,為些許小事沾沾自喜,竟將這般重大之事忘得一乾二淨!”

此事發生在崇禎帝王登基之後,北方經歷修行界動盪後的次年,延安府整整一年未曾降雨,導致草木枯萎凋零。

百姓無物可食,只得掘草根充飢。然而草根也被挖光後,他們只能靠食用泥土聊以度日……

"不可,無論如何,那北方之地即將面臨的仙劫天災,加之明年註定降臨的旱魃之患,皆需妥善化解!"

否則的話,屆時人間慘劇,生靈塗炭之事,只怕已成定局。

"陝西爆發的農夫修道起義,其根源也正是因這禍事而起。"

即便他在陝西一帶廣設商業據點,修煉資源流通,但他足跡所至,終究未能遍歷天下每一處角落。

"既然田畝之中已有一載未曾降下甘霖,此刻凡夫俗子們的口糧必然是早已耗盡無疑。"

然而如此重大之事,竟無人上報於高層修真勢力知曉,更不用說尋求化解之法。

李培恩心下一震,顧不得披掛外袍,便毅然推開房門,疾聲呼人。

"張三、李四!速召姜旭前來,還有方澤!傳令下去,將所有可調動之人悉數召集而來!"

張三李四見李培恩於深夜如此匆忙,心中暗忖莫非又是觸發了何種修真洞見。以往此類情形並不鮮見,李培恩時常於夜深人靜之際領悟玄機,起身記錄修煉心得。但此番情形卻又顯得異常嚴重,二人不敢怠慢,連忙奔往院中喚醒所有人。

眾人在深夜裡紛紛穿戴不整地匯聚到書齋。

"大人,深夜喚我等前來,究竟有何緊急要務?

目錄
港綜1986清穿雍親王與他的嬌嬌小王妃水滸:大宋江山萬里我真不是影帝炮灰覺醒,少帥,夫人馬甲又掉了播放路飛出海到太陽神,震驚綜界
返回頂部